M ——設備工作空間的測量點數;
N ——測量次數;
Hij ——設備工作空間第j點第i次的相對濕度測量值,%RH;
H j ——設備第j次指示相對濕度值,%RH;
HO ——設備工作空間全部測量點的相對濕度測量平均值,%RH;
HD ——設備指示相對濕度的平均值,%RH;
?HD ——相對濕度指示誤差,%RH。
8.1.3.3.2每 5 min 溫度平均變化速率的計算方法
對8.1.2.1的b)記錄的數據,按下式計算每5 min溫度平均變化速率:
VT ? ?T / 5
………………………………………………………(15)
式中:
VT ——每5 min溫度平均變化速率,單位為攝氏度每分鐘(℃/min);
?T ——每5 min的溫度變化量,單位為攝氏度(℃)。
注: 在兩個規定溫度之間測量每5 min溫度平均變化速率得到的多個值,可取其中的最小值與最大值的范圍作為測量結果。
8.1.3.3.3風速的計算方法
對8.1.2.1的a)和8.1.2.3的a)記錄的數據,按下式計算風速:
式中:
v ? ?vi / n
i?1
………………………………………………………(16)
v——試驗設備工作空間內的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
vi——各測量點的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
n ——測量點數。
8.1.3.4交變濕熱試驗設備
8.1.3.4.1描繪升溫特性曲線
a)按 GB/T 2423.4 有關規定,必要時繪出升溫階段的溫濕度允許變化范圍圖。
b)將8.1.2.2的c)測得的中心點的溫濕度數據描繪在8.1.3.4.1的a)的范圍圖中,用點劃線連接, 作出升溫特性曲線。
8.1.3.4.2描繪降溫特性曲線
a)按GB/T 2423.4的有關規定,必要時繪出降溫階段的溫濕度允許變化范圍圖。
b)將8.1.2.2的e)測得的中心點的溫濕度數據描繪在8.1.3.4.2的a)的范圍圖中,用點劃線連接, 作出降溫特性曲線。
8.1.3.4.3溫度偏差、相對濕度偏差的計算方法
a)對8.1.2.2的d)和8.1.2.2的f)記錄的數據,按式(1)、式(2)分別計算高溫高濕階段和低溫高濕階段的溫度偏差。
b)對8.1.2.2的d)和8.1.2.2的f)記錄的數據,按式(3)、式(4)分別計算高溫高濕階段和低溫高濕階段的相對濕度偏差。
8.1.3.4.4溫度波動度、相對濕度波動度的計算方法
對8.1.2.2的d)和8.1.2.2的f)記錄的數據,按式(5)、式(6)計算高溫高濕階段和低溫高濕階段的溫度波動度、相對濕度波動度。
8.1.3.4.5溫度均勻度、相對濕度均勻度的計算方法
對8.1.2.2的d)和8.1.2.2的f)記錄的數據,按式(7)、式(8)計算高溫高濕階段和低溫高濕階段的溫度均勻度、相對濕度均勻度。
8.1.3.4.6溫度指示誤差、相對濕度指示誤差的計算方法
對8.1.2.2的d)和8.1.2.2的f)記錄的數據,按式(9)、式(10)、式(11)、式(12)、式(13)、式(14)計算高溫高濕階段和低溫高濕階段的溫度指示誤差、相對濕度指示誤差。
8.2溫度過沖量、相對濕度過沖量的檢驗方法
8.2.1測量點位置
測量點規定為設備工作空間的幾何中心點。
8.2.2檢驗步驟
8.2.2.1溫度過沖量和相對濕度過沖量檢驗與溫度偏差檢驗、相對濕度偏差檢驗、每 5 min 溫度平均變化速率檢驗同時進行。
8.2.2.2設備在升溫或降溫過程中,測量和記錄超出標稱溫度允許偏差范圍外的最高或最低溫度值; 在加濕或減濕過程中,測量和記錄超出標稱相對濕度允許偏差范圍外的最高或最低相對濕度值。
8.2.3計算方法
8.2.3.1數據修正
對所記錄的測量數據,按測量系統的修正值進行修正。
8.2.3.2溫度過沖量的計算方法
對8.2.2.2記錄的數據,按下式計算溫度過沖量:
ΔTo ?│T ? TN│?│ΔT│ (17)
式中:
ΔTo ——溫度過沖量,單位為攝氏度(℃);
T ——超出標稱溫度允許偏差范圍外的實測最高或最低溫度值,單位為攝氏度(℃);
TN ——標稱溫度值,單位為攝氏度(℃);
ΔT ——標稱溫度允許偏差值,單位為攝氏度(℃)。
注: 當測量點的溫度不能達到或沒有超出標稱溫度允許偏差范圍時,則不存在溫度過沖,即沒有溫度過沖量。
8.2.3.3相對濕度過沖量的計算方法
對8.2.2.2的測量數據,按下式計算相對濕度過沖量:
式中:
ΔHo ?│H ? H N│?│ΔH│ (18)
ΔHo
——相對濕度過沖量,%RH;
H ——超出標稱相對濕度的實測最高或最低相對濕度值,%RH;
HN ——標稱相對濕度值,%RH;
ΔH ——標稱相對濕度允許偏差值,%RH。
注: 當測量點的相對濕度不能達到或沒有超出標稱相對濕度允許偏差范圍時,則不存在相對濕度過沖,即沒有相對濕度過沖量。
8.3溫度過沖恢復時間和相對濕度過沖恢復時間的檢驗方法
8.3.1測量點規定為設備工作空間的幾何中心點。
8.3.2溫度過沖恢復時間檢驗與溫度過沖量檢驗同時進行。當進行溫度過沖量檢驗時,記錄溫度從超出標稱溫度允許偏差范圍外起至開始穩定在標稱溫度允許偏差范圍內時所需的時間,即為設備在該檢驗溫度下的溫度過沖恢復時間,單位為 min。
8.3.3相對濕度過沖恢復時間檢驗與相對濕度過沖量檢驗同時進行。當進行相對濕度過沖量檢驗時, 記錄相對濕度從超出標稱相對濕度允許偏差范圍外起至開始穩定在標稱相對濕度允許偏差范圍內時所需的時間,即為設備在該檢驗相對濕度下的相對濕度過沖恢復時間,單位為 min。
注: 只有存在溫度(相對濕度)過沖時,才有溫度(相對濕度)過沖恢復時間。
8.4噪聲測量方法
8.4.1測量環境
a)測量場地的地面(反射面)不能由于振動而輻射顯著的聲能;
b)在測量點上,試驗設備工作時測得的 A 計權聲壓級與背景噪聲的 A 計權聲壓級之差應至少大于 3dB,若小于 10dB 應按表 1 修正;
c)戶外測量時,風速應小于 6m/s(相當于四級風),并應使用風罩。
表1 背景噪聲的修正
試驗設備工作時測得的A計權聲壓級與背景噪聲測得的A計
權聲壓級之差/dB 背景噪聲修正值(應減去的量)/
dB
3 3.0
4 2.0
5 2.0
6 1.0
7 1.0
8 1.0
9 0.5
10 0.5
>10 0
8.4.2噪聲的測量
8.4.2.1測量點位置
測量點位于距離設備正面中軸線1m遠(與設備正面垂直)、距離地面高度為設備高度1/2處,但距離地面最大高度不大于1.5m,最小高度不小于1m。
微信號